资讯信息
       宝鸡楼市
       二手房行情
       租赁行情
       商品住宅日成交
       预售许可证
    重点房源推介
    政策法律
    全国人大
    国务院
       行政法规
       国发国办文件
    部委规章文件
       住建部规章
       住建部文件
       财政税务局
       其它部委及法院
    省级法规及文件
    市级文件
       市政府文件
       市级部门文件
    证券法律政策
    专题报道
       经验分享
       资料分享
       股票知识
       健康保健
    加盟八千家
       加盟八千家
       经纪人天地
   
   当前位置--八千家资讯--宝鸡西安楼市--正文

向新求质十五载 创业板先行先试再起航
    您访问8000j·宝鸡房地产网    录入:绿叶 时间:2024-10-31 00:44:12  点击数:401    

199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明确“适时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板块”。

2000年,国务院决定设立创业板市场。

2004年1月,国务院明确要求“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登陆创业板,创业板开始了高速成长之路。

开板十周年之际,创业板共有773家上市公司,占据当时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五分之一,总市值5.68万亿元。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

2021年8月4日,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破1000家,总市值超10万亿元。

开市十五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35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12万亿元。

 

十五载风雨兼程,十五载春华秋实。

十五年前的今天,随着首批28家企业上市,创业板正式开板,承载起服务创新的历史使命。扬帆十五载,创业板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资本市场之一,培育壮大了一大批优质科技企业,有力推动了我国创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创业板服务创新的初心未变,锚定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未变。展望未来,创业板在服务优质科技企业方面还将有哪些新举措,将如何继续完善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特征的制度机制值得期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ChiNext Market是创业板的英文名称,寓意是“中国的未来之板”。

十五年前,承载着服务创新的历史使命,被寄予服务经济转型、孕育未来产业期望的创业板扬帆起航。

2009年至2024年,是创业板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十五年,它不仅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截至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358家,总市值超12万亿元,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培育壮大了一大批优质科技企业。这里,高新技术企业家数占比约九成,近七成公司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创业板集群化发展优势明显,有力推动我国创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多年以来,创业板为公司提供了多次重要的融资机会。公司自身也感受到创业板一心为上市公司做好服务,特别是服务具备创新精神的民营企业,不仅持续为公司提供各类指导、培训,传递最新监管政策、帮助公司了解资本市场动态、指导公司加强内部治理、提高发展质量,也倾听企业声音和建议。公司多次受邀参加深交所及创业板组织的上市公司交流会,反馈关于资本市场和监管的各类建议,交易所和创业板均予以积极回应。”作为创业板企业代表,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说道。

 

 

“中国未来之板”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经济开始进入加速转型时期,大批创新型、成长型科技企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资本市场的助力。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创业板应运而生,顺应了时代浪潮的呼唤。

从1999年8月,顶层设计明确“适时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板块”起,历经十年筹备,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登陆创业板,自此,创业板开始了高速成长之路。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持续提升。2021年8月4日,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破1000家,总市值超10万亿元。

如今,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358家,总市值超12万亿元。尤其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相关公司总市值约9万亿元,占板块比重高达75%,创业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未来之板”。

近年来,创业板的成交量与活跃度持续提升,投资者数量超5000万,其近5年,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平均在五成左右,与创业板成立以来前十年平均的38%的水平明显提高,公募基金持股占比增加2.5个百分点至8.38%,外资持股占比增加3.03个百分点至3.67%。

板块的产品体系也持续丰富,创业板指自2010年6月1日发布以来,逐步成为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核心指标。目前全市场跟踪创业板指数的ETF规模达1800亿元,跟踪创业板50指数的ETF规模达到491亿元,“创”系列ETF总规模达2430亿,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创业板市场之一。

创业板的快速发展,亦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带来亮色。

2009年创业板开板之前,资本市场主要服务于成熟的、大规模的企业,A股上市公司中重工、化工产业、房地产、金融业及其他传统制造业仍占主导地位。创业板推出后,差异化定位使得资本市场真正拥有了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的平台,大大提升了资本市场服务新经济的能力。截至2024年10月末,深市前五大市值行业分别为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计算机和汽车,与15年前存在明显差异。

坚定服务优质科技企业

创业板的筹备、推出和发展壮大,培育了一批聚焦主业、坚守创新、业绩优良的优质科技企业,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实力和成长动能,在产业变迁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了新时代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

据统计,十五年来,创业板公司累计总研发投入近万亿元,以2023年年报数据测算,板块总体研发强度超5%,高于A股平均水平1.78个百分点。

创业板广聚创新创业型人才,1358家创业板公司中,研发人员合计超57万人,平均每家公司研发人员超400人,研发人员约占员工总数的二成,其中近230家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

身处经济主战场最前沿,创业板公司对研发方向天然地有着更为灵敏的嗅觉和响应速度,对科研成果转化的压力和动力也更为迫切。

据不完全统计,有50余家创业板公司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其中七成公司取得的科研成果已完成转化;有894家创业板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存在合作研发,其中800家公司的科研成果已实现转化;有201家创业板公司与国际组织或企业等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其中192家公司已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如射频前端芯片龙头企业卓胜微(300782.SZ)已推出射频前端领域最重要、最复杂的模组产品L-PAMiD,是目前业界首次实现全国产供应链的系列产品,产品性能达到行业主流水平,已在部分品牌客户验证通过。机器人(300024.SZ)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创新成果成功转化为汽车焊装工艺,实现了国产机器人在高端汽车点焊领域的首个国产替代,突破了汽车焊装线复杂工艺环节的技术卡点。

成长是创业板公司的显著特点。一大批公司在登陆创业板后,业绩和市值双双实现大幅增长。

开板当年,创业板尚没有公司的年收入超过30亿元或净利润超过5亿元。如今,已有219家创业板公司2023年度营收超过30亿元,94家创业板公司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超过5亿元。

从增长速度来看,仍以2023年度业绩测算,639家公司在上市后营业收入实现翻番(2023年收入/上市前一年收入的倍数超过2,下同)104家公司营收增长达10倍以上(2023年收入/上市前一年收入的倍数超过11,下同);292家公司在上市后净利润实现翻番,31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达10倍以上。

以2024年10月25日收盘价(后复权)测算,635家创业板公司相对于发行价涨跌幅超100%,52家创业板公司相对于发行价涨跌幅超10倍。比如,宁德时代于2018年6月在创业板上市,经过上市后五年的爆发增长,单年营业收入从上市前的199.97亿元增长至4009.17亿元,增长约19倍。

“先行先试”不停步

创业板担当了资本市场“先行先试”的试验田,进行了一系列贴近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特征的制度尝试和创新,平稳起步并稳定运行,为资本市场积累了制度建设经验。

例如,自启动之初,创业板就施行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这是境内资本市场首次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上做出的有效探索和制度安排。

早在2012年,创业板就出台了较其他板块更为严格的退市制度,并直接推动了主板市场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市场化退市指标、快速退市、严控恢复上市标准等规定在主板退市制度改革中被借鉴或采纳。

此外,创业板首推了“小额快速”定向增发机制,允许“不保荐不承销”,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自主空间,其后证监会推出的“小额快速”并购机制亦是这一理念的延伸。

针对新经济企业的特征,创业板首推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并形成体系,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后续其他板块推行行业信息披露体系提供了借鉴经验。

作为资本市场“增量+存量”同步推进的改革,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统筹推进发行承销、交易、再融资、并购重组、信息披露监管等一系列基础制度创新,为后续全面注册制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

整体来看,创业板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内容透明、层次清晰、形式统一的监管规则体系,为打造具有独特产业结构气质的创新成长平台夯实了制度基础。

以支持优质科技企业持续发展为导向,创业板构建了一套符合创新企业要求的再融资、并购重组以及股权激励制度体系,努力打造上市公司创新成长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注册制改革落地后,创业板设置更加市场化的重大资产重组制度,进一步扩大交易各方博弈空间,增加定价灵活性,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份发行底价从市场参考价的90%下调至80%。截至2024年10月25日,创业板累计实施完成496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涉及交易金额5,547.78亿元,募集配套融资金额合计1,306.05亿元,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同时,创业板实行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机制,引入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放宽激励对象限制,同时兼具折扣优势和出资时点优势,激励作用更加明显,为公司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4年10月25日,创业板上市公司已推出736单向激励对象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有关计划,涉及股份数量63.88亿股。

“创业板凭借在资本市场中独特的地位和优势,已经成为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创业板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创业板强化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将更多资源导向符合国家战略的产业,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创新发展。同时,创业板的监管体系和信息披露要求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风险的同时,保护了投资者利益,为企业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和良好的价值引导,有利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特锐德董事长、党委书记于德翔说道。

展望未来,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创业板将坚守服务优质科技企业的使命责任,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着力完善适应新质生产力特征的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持续监管等制度机制,全方位加大对优质科技企业的包容性、适应性和精准支持力度,引导更多先进生产要素向科技领域聚集,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监管,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杨坪 编辑:朱益民,视频编辑许婷婷)

 

 

  • 上一篇文章: 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

  • 下一篇文章: 创业板十五年:创新驱动器 发展支撑力
  •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Copyright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8000j网(八千家)
    声明:本网站文章、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电函后3日内删除。
    电话:0917-15309175008 E-mail:8000j@163.com
    八千里路云和月,让爱有个家!——八千家(800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