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信息
       宝鸡楼市
       二手房行情
       租赁行情
       商品住宅日成交
       预售许可证
    重点房源推介
    政策法律
    全国人大
    国务院
       行政法规
       国发国办文件
    部委规章文件
       住建部规章
       住建部文件
       财政税务局
       其它部委及法院
    省级法规及文件
    市级文件
       市政府文件
       市级部门文件
    证券法律政策
    专题报道
       经验分享
       资料分享
       股票知识
       健康保健
    加盟八千家
       加盟八千家
       经纪人天地
   
   当前位置--八千家资讯--宝鸡西安楼市--正文

宝鸡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您访问宝鸡市统计局    录入:bjfgj 时间:2007-03-27 13:38:44  点击数:1780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一、综 合

  2006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9.7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279.84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147.39亿元,增长9.8%。第一、二、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为10.4:58.7:30.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2642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1619美元。

  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4.8%;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6.5%。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其中,食品和居住价格涨幅较大,分别比上年上涨4%和6.1%。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03.3万人,其中: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国有、集体及其他所有制)30.4万人。全年通过各种渠道新增就业5.33万人,比上年增长6.1%,其中2.28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比上年增长20.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控制在4%的计划目标内。全市新增劳务输出4.58万人,外出务工总人数达到79.18万人次。

  财税总收入5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地方财政收入1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增值税3.61亿元,增长29.6%;营业税2.54亿元,增长14.7%;企业所得税0.74亿元,增长1.1倍。财政支出36.7亿元,增长38.8%。全年税收收入4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按税种分,国税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11%;地税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18.3%;海关关税0.66亿元,增长1.3%;烟叶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0.62亿元,增长32.2%。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9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畜牧业总产值32.46亿元,增长12.8%。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今年粮食播种面积38.7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35万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21万公顷,减少0.22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4.6万公顷,增加0.47万公顷;水果播种面积4.06万公顷,增加0.62万公顷。

  粮食喜获丰收,总产量165.91万吨,增长5.9%。其中夏粮产量86.54万吨,增产7.7%;秋粮产量79.37万吨,增产4.2%。油料产量1.56万吨,减产35.7%;蔬菜产量84.43万吨,增产8.0%;水果产量57.12万吨,增产11.3%。

  全年肉类总产量18.3万吨,比上年增长10%;奶类产量43.47万吨,增长15.7%;禽蛋产量6.67万吨,下降14%。年末牛存栏58.61万头,比上年增长5.0%,其中奶牛存栏17.1万头,增长19.4%;猪存栏128.75万头,增长9.4%;羊存栏71.55万只,增长1.8%;家禽存栏999.63万只,下降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2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380户,其中产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82户,过10亿元企业12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9.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42.87亿元,增长21.6%;重工业完成总产值392.37亿元,增长33.5%。实现工业增加值176.19亿元,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6%,拉动经济增长7.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为98.7%,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实现利润19.78亿元,增长59.1%。全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1)。

  全年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市具备资质等级在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企业145家,完成施工产值78.9亿元,增长39.8%,实现利润1.1亿元,增长20%,上缴税金1.9亿元,增长14.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9.09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城镇投资198.05亿元,增长30.7%,农村投资31.04亿元,增长31.0%。在总投资中,民间投资103.8亿元,增长16.3%,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45.3%。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0.42亿元,比上年增长66.7%;第二产业投资64.46亿元,增长21.9%,其中工业投资62.43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投资123.17亿元,增长33.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7.73 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住宅开发投资25.5亿元,增长63.5%。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0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8%,商品房销售额16.3亿元,增长56.7%。

  全市6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2.5亿元。蒙牛工业园、华山车辆生产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凤翔至两亭、潘家湾至太白、凤县酒奠沟至甘肃两当界公路改建工程等建成投用;宝钛工业园、法士特锻造系统技改、中铁电气化工业园、合力叉车生产扩能技改二期、关中旅游环线等项目进展顺利;宝天高速、宝鸡卷烟厂易地技改等项目开工建设(见表2)。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05.08亿元,增长16.1%,所占比重为65.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4.8亿元,增长12.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35.44亿元,增长14.8%,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40.08亿元,增长18.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2.62亿元,增长14.2%,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2.36亿元,增长31.0%;其他行业零售额1.83亿元,增长7.2%。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0.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3.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2.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5.3%,服装类增长12.2%。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全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630个,合同引资23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到位资金101.99亿元,增长21.1%。北量集团与陕西开关有限公司战略合作、中国燃气控股宝鸡燃气公司、蒙牛乳业工业园项目的建成投运,使我市产业集群招商取得新成效。围绕建设“四大基地”和发展“五大产业集群”积极开展专题招商,先后就陶瓷产业项目、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陈仓物流园区项目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等地区开展专题招商,使我市招商引资更加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市签订利用外资项目9个,合同外资金额5396万美元,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2355万美元,增长49.0%。
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81户,有3户企业进出口额突破6000万美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607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倍。其中,出口总额41283万美元,增长5.4倍;进口总额19484万美元,增长1.6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47.94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2473万吨,增长6.8%,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23.4亿吨公里,增长23.2%;公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6480万人,增长25.0%,旅客运输周转量33亿人公里,下降8.3%。

  全市境内公路管护里程达到4776公里(2006年农村公路专项调查数据),比上年增长1%,公路密度达到26.3公里/百平方公里,通沥青(水泥)路的行政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0%。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14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12万辆),比上年增长15.8%。其中,载货汽车1.59万辆,增长5.2%;载客汽车3.44辆,增长19%;其他汽车1.12万辆,增长24.4%。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11.75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84亿元,与上年持平,电信收入9.91亿元,增长8.9%。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99.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94.1万户,移动电话达到105.7万户。电话普及率54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到8.12万户。

  全年共接待游客82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其中入境游客4.2万人次,增长20%;旅游总收入40.2亿元,增长39%。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旅游景区46个,其中人文旅游景区26个,自然旅游景区20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AAA级3个,AA级3家,A级1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红色旅游景区1个。国际、国内旅行社30家,星级饭店35家。成功举办了“丙戌年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会”和“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第二届年会。宝鸡两节即“中国宝鸡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和太白山旅游登山节”荣获“全国节庆活动50强”,我市跻身首批“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

  八、金融保险和证券业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552.92亿元,比年初增加93.4亿元,增长20.3%。企业存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增加32亿元和45.9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35.9%和1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1.47亿元,比年初增加19.12亿元,增长9%。

  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184.08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其中,股票成交额157.9亿元,增长1.6倍,国债成交额0.04亿元,下降50%。年末上市公司达到5家。

  全年各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4亿元,增长20%;人身险保费收入10.8亿元,增长17.4%;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6亿元,增长20%。各类赔款及给付支出2.6亿元,增长5.6%。其中,财产险赔款1.09亿元;寿险给付1.24亿元;人身险赔款0.26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招生0.99万人,在校生3.11万人,毕业生0.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2.49万人(其中职业高中1.97万人),在校生5.72万人(其中职业高中4.16万人),毕业生1.4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21万人,在校生9.83万人,毕业生3.14万人;初中招生6.61万人,在校生20.91万人,毕业生7.39万人;小学招生4.53万人,在校生31.32万人,毕业生6.4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361人;在园幼儿(含学前班)5.58万人。全市高考二批本科上线率,连续八年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今年共免除了50.8万名农村中小学学生杂费,对16.7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发放了教科书,对2.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除中、省下拨的补助经费外,市、县财政共拿出1159.3万元实施“两免一补”。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今年共改造中小学危房19.1万平方米,共计投入资金9605万元。新建的宝鸡实验小学9月1日如期开学。

  全年列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6项、省级48项、市级73项。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315件。18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省政府科技技术奖。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206户。

  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0.15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实现总收入273.15亿元,增长58.6%。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收入178.26亿元,增长82.8%,占全区总收入的比重为65.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504万元,增长80.9%。全年新增入园企业100余家,

  新引进项目49个,合同引资74.21亿元,增长30.1%,实际到位资金30.76亿元,增长51.0%。“六个科技工业基地”新引进企业44户,引进项目44个,实现经营收入91.2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22个,文化馆14个,图书馆14个,农村乡镇文化站138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00个。宝鸡社火、凤翔泥塑、木版年画已成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项民间艺术及其工艺产品被列为省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功举办第二届华人省亲祭祖开幕式晚会--《同根同祖同一首歌》,在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播出;在西安组织了第十届东西部贸易洽谈会开幕式“宝鸡之夜”晚会的演出活动。

  年末全市共有博物馆12个,文物藏品5万多件,其中国家级55件。扶风县发现近百件青铜器在全国引起轰动。全市近百件珍贵青铜器陆续在欧洲、美国进行外展。全国最大的公园性博物馆——青铜器博物院在宝鸡石鼓山开始修建。

  年末市区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县域拥有广播电视台7座。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12%和99.04%。电视台新推出民声栏目《今日播报》深受群众欢迎。电视作品《走进吴家坡》获陕西电视金鹰奖一等奖,《情暖四邻》、《真想叫你一声妈妈》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社区服务中心)1288个,其中,医院95所,乡镇卫生院168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20所,妇幼保健机构13所。全市医院床位数达到1.3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48万人,其中,医师6043人,注册护士4237人。年内无偿献血2.8万人次。计划免疫儿童“四苗”全程覆盖率达到98.8%,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9.56%。甲类传染病无发病,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92.74/10万,比上年下降18.2%。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37.88/10万和18.0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7个县区实施,参加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占7个县区农业人口的85.7%。

  体育竞技保持好成绩,在参加全省十三届运动会16个项目比赛中,我市代表团夺得金牌146枚,总积分居全省第二名。目前,全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90人,其中,国家级8人,一级86人,二级742人,三级1554人。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开展农民健身工程试点工作,举办“体彩杯”柔力球比赛,组织承办中日友好支持2008北京奥运“仁志田博士丝绸之路长跑之旅”活动。成功组织了省、市“县长杯”、“好猫杯”等品牌传统赛事。举办了中美篮球对抗赛、全国女足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资源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2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53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4.83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0.51标台。市区自来水普及达到98.56%;燃气普及率为95.0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07%。

  环保工作成效显著。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二级以上的天数为305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83.6%。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在100%,且市区内无劣V类水体。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1.7d(B)A,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8.3d(B)A,噪声达标区面积41.47平方公里。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8.7%,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烟尘控制区面积44.06平方公里。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共完成造林3033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9133公顷,飞播造林13267公顷,封山育林7933公顷。完成四旁植树1281 万株,其中义务植树811 万株。育苗719公顷,其中,新育苗木515公顷,容器育苗2325万袋,年产苗木12460万株。全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总面积为50697公顷。

  “绿色宝鸡”创建活动成效显著。绿化各类道路、河流、渠道、坡面等总长度3555公里,绿化覆盖面积达10820公顷。其中:绿化公路长度1281公里,绿化铁路长度46公里,绿化河堤、渠道、库区长度672公里,绿化重点台塬坡面长度204公里,城市绿地系统绿化200万平方米,县城及重点城镇绿化长度146公里,绿色家园建设植树452万株,绿化村庄4733公顷;旅游景点绿化长度18公里。

  2006年度市境内共设置探矿权64个,勘察登记总面积1887平方公里,累计投入资金3456.4万元;地质勘察发现小型有色金属矿产地5处。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75.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87‰,死亡率为5.73‰,自然增长率为4.14‰。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1元,比上年增长1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040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2454元,增长1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43元,增长17.4%。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977元,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24.97平方米和27.02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推进。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单位2729户,职工40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单位1342户,职工33.3万人,与上年持平;医疗保险参保单位3286户,职工39.1万人,增加3.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单位1416户,职工24.6万人,增加2.4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单位176户,职工6.18万人,增加1.29万人。全年征缴养老保险基金65268万元,失业保险基金7622万元,医疗保险基金29783万元,工伤保险基金2025万元,生育保险基金477万元。

  按时足额为全市11.3万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00093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6182万元;支出医疗保险基金23282万元,工伤医疗保险基金886.97万元;支出生育保险基金103万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共6.6万户、17.91万人,全年下拨低保资金9954万元。

  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床位1780张,收代养1445人。五保敬老院136所,供养4986人。建立城镇社区服务中心162个,全年下拨救灾救济款1416万元。市属两个福利院顺利通过了”省一级福利院”达标验收。

  扶贫工作继续推进,解决了10万农村人口的温饱和脱贫问题,其中解决温饱4.66万人、实现脱贫5.35万人。全年共新启动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82个,新修改造村组道路373.7公里,新建桥涵48座,新修人饮工程165处。对4681名贫困户子女进行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开展农民实用技能培训11.78万人(次)。实施扶贫移民搬迁2641户、11777人。累计投资1.2亿元实施“突破西山”战略。西山教育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对西山贫困学生免费进行职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培训骨干教师50名。目前西山八镇53所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开展,已有3所学校建成。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现价,增长速度为可比价。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矿山设备 万吨 6.42 44.0
数控机床 台 3713 55.3
焊接钢管 万吨 67.2 15.4
汽车 辆 9737 -12.6
叉车 辆 5523 25.7
心脏起搏器 套 3983 -25.7
高压开关板 面 548 -19.8
自动化仪表及系统 万台(套) 13.25 10.5
黄金 千克 2003 -6.8
锌 万吨 10.08 31.0
卷烟 亿支 251.75 -0.8
白酒 千升 38158 0.3
乳制品 万吨 7.36 15.0
布 万米 15254 -1.4
中成药 吨 1703 -24.4
水泥 万吨 642.98 14.0
原煤 万吨 125.5 71.4
发电量 万千瓦时 776183 64.4
钛材 吨 4960 3.6

(表1)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表2) 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能力名称 单位 本年新增
冷轧钢材 万吨/年 30
铅锌采矿(原矿) 万吨/年 13.7
发电 万千瓦 59.5
水泥 万吨/年 50
中成药 吨/年 1500
合成氨 万吨/年 2
磷肥 万吨/年 0.12
新建公路 公里 212.3
改建公路 公里 82.1
高等院校学生席位 个 1840
医院病床 张 1521
宾馆客房 间 300
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万吨/日 5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指安装能力) 个 25

  • 上一篇文章: 2006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下一篇文章: 2006年宝鸡市住宅房市场回顾与展望
  •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Copyright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8000j网(八千家)
    声明:本网站文章、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电函后3日内删除。
    电话:0917-15309175008 E-mail:8000j@163.com
    八千里路云和月,让爱有个家!——八千家(8000j)